去年4月25日,翔安區鳳翔街道由原新店街道、馬巷街道析置而來,下轄17個社區,是廈門東部綜合中心的起步區及未來核心組團之一。這里有正在建設的廈門新體育中心、新會展中心及廈門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,也是廈門“東部市級中心”和高鐵站“廈門東站”的規劃所在地。
有百姓的地方,就有人民公安的守護。在鱗次櫛比的施工項目和車水馬龍的道路交通現場,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,而鳳翔派出所承載著服務重大項目順利施工、維護一方平安的光榮使命。
近年來,鳳翔派出所牢固樹立“服務項目建設、服務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”的理念,緊抓主業、創新舉措、主動作為,筑牢“平安盾”,強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,保障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。
對癥施治
警企聯合開展大巡防
“我們轄區內開發建設項目多,發生在工地的盜竊案件時有發生。為此,我們實施了‘警企聯勤聯動大巡防’工程。”在鳳翔派出所所長徐玉堂看來,警民聯動創平安,警企聯手解難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平安建設“三率”調查中,鳳翔派出所轄區群眾安全感達到100%。提及群眾安全感背后的“平安密碼”,就不得不提警企聯合。
警企如何聯合開展大巡防呢?鳳翔派出所全面重塑巡邏防控體制,探索建立“小隊伍”帶動警企“大聯防”巡防工作機制,通過“機制牽引+力量整合”“常態巡防+動態布防”“可視化督導+可視化調度”的“3+”舉措,優化警企聯防、大巡防工作。
具體做法就是,鳳翔派出所廣泛發動重點工程項目相關企業參與聯防,連續召開“警企聯勤聯動”工作會、推進會、保安公司遴選會,并于今年9月初成立了一支編制為33人的警企聯防隊伍。這支隊伍規模小,但用武之地很多。為了迅速提高隊伍成員的專業技能,鳳翔派出所特邀翔安公安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隊教官,為大家開展了為期10天的崗前培訓。
鳳翔派出所還在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選取兩個警務站點,日常開展“7×24小時”巡防工作,既提升了隊伍對重點工程的服務、應急處突能力,也拓展了警企聯勤聯動新格局。
化解糾紛
護航經濟社會發展
今年年初,在轄區某重點項目施工工地,部分村民與施工隊發生爭執。接警后,鳳翔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場處置。民警首先向村民開展普法宣傳教育;同時,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,立即會同街道、社區干部以及施工方代表,與村民代表多方會商。在派出所和街道、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,雙方達成一致并簽訂了調解協議。
此后,社區民警堅持常態化走訪群眾,全面掌握群眾訴求,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千余條,竭力協調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;同時,向群眾反復宣傳解釋相關政策,努力把思想工作“做在前、做上門、做到家、做到位”,幫助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,全力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。
“做實前置化解,做細排查化解,做精聯合化解。”通過駐點“一場兩館”警務室、警民聯調室,鳳翔派出所把警力前置,緊盯糾紛源頭,不斷強化工作措施,確保重點項目工地矛盾糾紛不升級、平安不出事。截至今年第三季度,鳳翔派出所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17.39%,不僅維護了群眾利益,而且還保障企業正常施工,最大限度護航經濟社會發展。
守護平安
下好宣防“先手棋”
“在施工現場,請大家戴好勞動防護用品。”“嚴禁在工地宿舍做飯、賭博、酗酒鬧事。”“大家在吃飯時間,多看看食堂大屏幕里反詐視頻宣傳。大家賺錢都不容易,一定要小心網絡詐騙。”……在廈門新體育中心和廈門新會展中心項目施工現場,項目安保人員或安全組工作人員都會拿著一個小喇叭,走進食堂、施工現場和生活區,和工人們“絮叨”。
“我們的‘安全小喇叭’從今年5月開始,就一直在常態化開展。截至今年第三季度,轄區工地涉酒滋事警情同比下降62.5%。”社區民警陳榮琳向記者透露,此前他們也對項目相關安全負責人進行培訓,主要圍繞反詐宣傳、項目施工現場管理等方面。工人們反映,這樣的安全教育方式很不錯,使他們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,進一步強化對“安全第一”的認同感和相關責任意識。
記者注意到,在工地生活區的顯眼位置,張貼了不少防范電信詐騙、網絡安全宣傳海報或橫幅。據悉,工作人員還會制作每日反詐宣傳案例不干膠貼,張貼在每個工人宿舍大門,使反詐宣傳真正深入人心。
為民解憂
管理服務進工地
“經??吹介W爍的警燈。碰到突發事件,民警馬上趕到,讓我們非常有安全感。”這是轄區某工地工人老林對轄區民警的高度評價。在老林身后的不遠處,就是駐點警務站,門前不斷閃爍的警燈,在夜晚顯得格外耀眼。
原來,不久前,老林所在的工地發生了一起涉酒滋事事件。工地保安員報警后,鳳翔派出所民警、輔警第一時間趕至現場,將涉酒滋事人員控制。
項目推進到哪里,管理服務工作就跟進到哪里。據悉,為了服務好一線工人,鳳翔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,著重解決重點項目工地工人的實際困難。
近日,通過走訪,民警了解到,某建筑工地外來務工人員較多,由于工作繁忙,難以擠出時間到派出所申請、辦理居住證,這給務工人員和企業都帶來極大的不便。針對此情況,鳳翔派出所決定派出社區民警提供錯峰服務,利用“網上通辦”主動上門服務,到工地現場為外來務工人員辦理居住證。為確保辦證期間秩序井然、提升辦證效率,民警與工地負責人溝通,將需要辦理居住證的人員分批次聚集在一起,做到“隨來隨辦、即辦即走”,收獲了無數工人的點贊。(海西晨報記者 陳曉青 通訊員 于魯川 欒磊)